2012-2-6 17:14
superposter
減肥的不二法門
談到減肥成功,不少友好詢問方法,是否有些秘方可以介紹。跟所有成功減磅人士所分享的一樣,答案也必定是控制飲食和恆常運動這兩大不二法門。當中的決定性因素,總也離不開「知」和「行」這兩大關鍵上。
「知」的關鍵,就是要為自己找到一個真正要去改變的原因。可能是為了幼小的兒女着想,又可能是不想中風以後要別人照顧,又可能是不希望要服用各種慢性疾病的藥物,又或者是希望可以再次穿起那件不合身的衫褲。立定決心去減肥的原因,每個人都不同,關鍵就是這個原因是屬於自己的,不是家人或醫生強加給你的。必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原因,才能有切實行動的可能。
「行」的關鍵,則是在於相信這個可能性,懂得實際可行的竅門,並開始踏出第一步。對中年發福人士而言,若二十年前的身材仍是標準,而現在是四肢健全、神智清晰的,那便可以斷言,減肥是永遠可以成功的。
帶氧運動紓緩緊張壓力
先說運動:每個人都說做運動好,但都可說出很多不去做的理由,也有朋友覺得運動是件苦差而卻步。恆常運動者的時間不會比沒運動的人多,但運動者會將運動放在生命中一個更高的位置,並願意為此付出,作出一些取捨。這些平衡和取捨,每個人都各有不同,但在得到運動的好處和收穫後,所有的分享,肯定都是無怨無悔的。
運動能促進心肺功能,鍛煉肌肉關節,紓緩緊張壓力,改善各種慢性疾病。若果目標是減肥修身,便必須要進行充足的「帶氧運動」,當中包括跑步、游泳、單車、遠足、各種球類運動。有了恆常運動的習慣後,便有更充足的體能和心理準備去嘗試其他運動種類,更好享受運動之樂趣。運動就是有一種令人「上癮」的奇妙功能,令人享受當中的付出,在過程中得到各種各樣的獎勵,叫人在開始之後欲罷不能。
健康資訊常說到要「每個禮拜最少兩次、每次最少三十分鐘的中量運動」才有明顯效果。結果對部分沒有運動習慣的朋友來說,這是件「不可能的任務」,聽見便為之卻步,更不願意去開始。對於忙碌的都市中年人(或許是所有人),時間便是最緊張的資源,可能怎樣也想不到,如何可以在每周抽出兩次半小時來做運動。
應選擇一項最為可行的,並坐言起行。若果家居附近有公園、運動場、或緩步徑,那便考慮跑步吧;若鄰近有游泳池、海灘,便選擇游泳;若屋企周遭便是體育館、球類場地,便約定「波友」定期去「打波」吧。若要踏出第一步,便應該先選擇一項最便利自己、需要付出最少額外時間的來開始。若果選擇的運動需要長途跋涉的交通往來,又或要找齊一群人才能進行,那便很難成為習慣。找到一項最可行、最方便、最容易定期進行的運動,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是成功的一大關鍵。
中年發福提防受傷
若在中年發福後才開始運動,實際上亦要顧慮受傷的風險。要預防運動意外受傷,在運動前進行充足的「伸展運動」最為重要,但卻也往往是最為人所忽略。在正式開始運動前,用十至十五分鐘「拉筋」,將四肢與軀幹的肌肉筋腱都先行拉鬆,運動時受傷的機會便大減,活動起來也更得心應手。在運動後,同樣亦應進行充足的伸展運動,可加速身體復原,減少肌肉痠痛的問題。
若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壓等慢性疾病,在開始運動前找醫生作臨床評估是必須的。運動時猝死,對中年人來說,是個可怕的威脅。但若只為此擔憂而不嘗試開始,便可算是因噎廢食,那便不能得到運動的益處,反過來增加以後患心腦血管病的危險。客觀地平衡運動的利弊,逐步加強加量是個踏實的做法。而患上各種骨骼病患的病者,便應跟醫生相量該如何避重就輕,訂出實際可行的運動計劃。
除了向醫生查詢外,相信各位總會認識一些「運動達人」。請教他們運動的心得,可能是更實際,更能鼓勵各位邁向成功。不少在中年方成功跑馬拉松的人士,也都是中途出家,一步步鍛煉出來的。這些運動的成就,可為人生寫上更有意義的一頁。
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」,對中年開始運動者是最真確的道理。為了減肥、為了得到運動的各項益處,就選擇最方便適合的運動去開始吧!
本文由香港家庭醫學學院提供,網址為[url]www.hkcfp.org.hk[/url]。
[img]http://www.hkej.com/hkej_upload/dnews/3188/453730/1.jpg[/img]